导航菜单
首页 >  心育赋能 五育发展  > 王德强:“五育融合”

王德强:“五育融合”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

有思想 有深度 生活即教育

作者

王德强

四川高县庆符镇西江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国之大计,教育为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机制正不断完善,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纵观教育历史进程,对“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要求、制度及策略。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背景下,“五育融合”的育人培养体系受到很大关注。“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而“融合”即把五者相互渗透、交融以产生一种最大化的有机效应。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道路上,“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深入认识“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是教育理念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进行实践、反思与修改所提出的,它的出现是基础教育改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世纪末,严复、梁启超提出“三育并重”的教育思想,认为对“民力、民智、民德”的培养即教育之根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首次强调美育的独立地位,提出了“四育”统合的教育思想,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辛亥革命时期,蔡元培对“四育”作了进一步阐释,发表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提出”五育并举“的主张,即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之后,杨贤江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国情,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五育”思想,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1999年,中共中央就把“五育”中的“四育”列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原来的“四育并举”(德、智、体、美)上升为“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为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加快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开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理念得到迅速的推动。“五育融合”的提出是跟随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教育育人方式的一大转变,是在个体全面发展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相比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更突出教育的动态融合性。基于我国的“应试”教育现状,尽管提出了五育和谐发展的要求,但仍然出现了智育独大,忽视德育,体育、劳育缺失,美育更是毫无立足之地的情形,导致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头脑发达,德行缺失,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教师通常将“五育并举”理解为单纯的兼顾,将“五育”内部割裂,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那就必然无法顾及智育,这不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吗?“五育融合”的提出就是对“五育并举”的再解释和升华,它强调各育之间的联系性,积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在进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时,能对学生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利用教育机会,提高育人质量。

“五育融合”的特点

1. 整体性

“五育融合”是对“怎样培养人才”的科学回答,这里的“五育”是个体发展的五个维度,而并不是五个孤立的版块。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缺一不可,它不仅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教育趋向的目标。不可否认的是,各育具有独立性,它们有各自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管理制度及育人效果等,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决不等于可以将其单独拎出来作为衡量一个人发展的标准,也不等于可以暂且割弃其中某育,这必将导致学习主体畸形、片面的发展。因此,“五育”是一个天然的整体,它就是对个体整体发展的多维度剖切所提出的要求,只有将“五育”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五育融合”实现学校教育最大价值追求,学生才能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 交融性

“五育融合”的关键点在于“融合”,即通过某种反应将几种事物结合为一个整体,“五育”要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就要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相滋养。“五育”中的各育并不是单纯地局限在自己的空间,而是互相交叉的。各育除了发挥自身的育人价值,还能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余各育产生影响。

一个人的德行、智慧、体力、美感、劳动力本身就构成了个体所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这“五育”从其存在意义及个体对它们的利用上来说就是互相交融的,人类通过劳动启迪智慧,通过智慧减少无效劳动,“五育”难以做到泾渭分明,它们相互之间的配合构成了人类主体所有的社会活动。

“五育”的交融性首先体现为互为促进,例如智育得到发展,则能更好地领悟艺术之美,促进美感教育,同时还可以灵活运用理论,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效率。其次,五育是互为补充的,一个人可能不会种地,但他却可以通过智育知道稻谷的生长规律,由此可见,通过智育可以直接获得劳动实践所获得的结论,通过劳动亲身总结实践规律也可以弥补智育上的不足。

3. 平等性

首先,各育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资源等。就拿教学环境来说,现阶段的智育可能

相关推荐: